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

沒有米的米粉還叫米粉嗎


台灣人很常吃的主食-米粉,近來被發現,其實米的含量很低。米粉顧名思義就是用米做的粉吧,所以米粉的米含量很低,的確還滿傷害人情感的。

所以有人主張,不是用百分百的米做的米粉,不能稱為米粉,只能稱為冬粉(完整的寫法是「調合粉絲」再括號寫冬粉)。見鬼了,冬粉明明是指用綠豆做的粉,這樣一來不是搞的人好亂嗎?

更何況,根據新竹市米粉工會的蔡總幹事說,米粉添加玉米粉製作的歷史,大概可以可以追溯至民國60年代,因為與南非建交的關係,政府買了一大堆南非產的玉米粉,後來有做米粉的把玉米粉加到米粉去,發現製作過程中更好做、更好控制,而且吃起來更Q,而且還更便宜,所以大家就開始用了。算起來,這種加了玉米粉的米粉已經近50年的歷史了,也就是說,多數台灣人民慣常吃到的米粉,其實就是加了玉米粉的米粉,因此這種加了玉米粉的米粉才是我們認識的米粉啊,怎麼可以隨便把他的名字改掉。

不過,台灣政府的法規訂定超完備,對於米粉居然也有定義:「中華民國國家標準「米粉絲」之適用範圍為:「適用於包裝之食用米粉絲,俗稱米粉。」該標準對於「純米粉絲」及「調合米粉絲」之釋義,「純米粉絲」係完全以「米」為原料,且粗蛋白質含量為5.0%以上;「調合米粉絲」係以50%以上之「米」為主要原料,粗蛋白質含量為2.5%以上。」


所以有些人就覺得,既然叫米粉,而且法規又規定了只有完全用米為原料的才能叫「純米粉絲」,所以這些人就覺得,一定要逼這些非百分百米製造的米粉改為冬粉不可,但是做米粉的人,怎麼肯改,新竹米粉的名氣不小,難道要改成新竹冬粉嗎,這樣不但造成消費者的困擾,也讓做生意的人平白的要多一堆成本。

我覺得,既然台灣多數人吃的米粉、認識的米粉,就是加了玉米粉的米粉,那不妨就讓這種加了玉米粉的米粉繼續擁有「米粉」這個名字吧,而百分百用米製造的米粉,可以稱為「純米粉」,反正只有極少數人吃過純米的米粉,堅持純米粉的業者可以重新教育消費者。

而主管機關只要做到要求並監督業者誠實標示就可以了,從現在起不准業者再以混充純欺騙消費者,其餘的,要吃純的還是要吃混的,就交給消費者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